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
CONTENTS01病史简介02疾病相关知识0304护理要点知识拓展
病史简介PART 01
病史简介姓名:陈东生性别:男年龄:70岁入院原因:头晕、行走不稳两周、伴呕吐。既往史:既往有心衰及房颤病史,服用华法林、美托洛尔、地高辛、托拉塞米、螺内酯。入院检查:意识模糊、瞳孔右>左灵敏。入院生命体征:T:36.2℃ P:98R20 BP:107/78mmhg心电监护:房颤律
入院后常规护理、完善检查7月11日 16:40 尿失禁、手置尿管7月12日 17:30 医嘱下手术医嘱,家属因担心风险大,放弃手术7月12日 23:00 医嘱停,病重改病危7月13日 9:00 神志改变:意识模糊→昏睡7月15日 15:00 昏睡→浅昏迷 复查CT:出血量增加7月16日 10:40 下手术医嘱,予16:30 接往手术室7月16日 19:30 返回病房,待会双侧硬膜下引流管,术后神志为昏睡病史简介
日期7.177.187.19左侧量(ML)120100210右侧量(ML)304045病史简介
病史简介
相关知识PART 02
脑的三层被膜软脑膜:软脑膜较薄,富有血管,紧贴于脑的表面,并随血管分支伸入脑中形成鞘,围于小血管的外面,在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脑软膜含有大量的血管丛,叫脉络丛,能产生脑脊液。蛛网膜:脑蛛网膜很薄,包围在软膜外面,以无数纤维与之连接。位于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硬脑膜:脑硬膜较厚,包围于蛛网膜外。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称为硬膜下腔,内含少量液体。硬膜紧贴于颅腔壁,期间无腔隙存在。相关知识
定义: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害,发生率约为5%。占颅内血肿的40%左右。当颅脑损伤导致脑皮质动静脉破裂或桥静脉破裂出血,使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或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形成了硬膜下血肿。相关知识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根据伤后血肿发生的时间,根据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根据出血来源不同分为复合型硬膜下血肿单纯型硬膜下血肿分类
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系因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破裂出血,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有时可与脑内血肿相融合。病情发展快,可呈急性或亚急性表现。单纯型硬膜下血肿:系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断裂,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血较缓,病程发展常呈慢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以内,CT成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至3周内,CT成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慢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周以上,CT成像示新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区。分类
硬膜下血肿MRI成像
CT成像急性硬膜下血肿与慢性硬膜下血肿CT成像对比
急性硬膜下血肿与慢性硬膜下血肿CT成像对比CT成像
急性硬膜下血肿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临床特点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着力点在着力对侧多,同侧少在着力同侧脑挫裂伤重,在对冲部位多轻,在冲击部位多颅骨骨折约半数绝大多数有血肿与骨折的关系约半数在同侧绝大多数在同侧原发性意识障碍多较重多较轻中间清醒较少较多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较广较少,较轻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急性、亚急性者,由于原发性脑挫裂伤较轻,出血速度稍缓,故血肿形成至脑受压的过程略长,使颅内容积代偿力得以发挥,因此常有中间清醒期。1.颅内压增高症状急性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生命体征变化突出,同时,较早出现小脑幕切迹疝的征象;亚急性者,则往往表现头疼、呕吐加剧、躁动不安及意识进行性恶化,至脑疝形成时即转入昏迷。2.局灶性体征伤后早期可因脑挫裂伤累及某些脑功能区,伤后即有相应的体征,如偏瘫、失语、癫痫等;若是在观察过程中有新体征出现,系伤后早期所没有的或是原有的阳性体征明显加重者,均应考虑颅内继发血肿的可能。临床表现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法睁眼反应 计分 言语反应 计分 运动反应 计分 自动睁眼 4 回答正确 5 按吩咐动作 6呼唤睁眼 3 回答错误 4 刺痛能定位 5刺痛睁眼 2 乱说乱讲 3 刺痛能躲避 4不能睁眼 1 只能发音 2 刺痛肢体屈曲 3不能言语 1 刺痛肢体过伸 2 不能运动 1昏迷分级评分法
检查:1.CT扫描既可了解脑挫裂伤情况,又可明确有无硬脑膜下血肿;在CT扫描上表现为高密度的、新月影。2.颅骨X线平片检查约有半数患者可出现骨折,但定位意义没有硬膜外血肿重要,只能用作分析损伤机理的参考。检查
检查:3.磁共振成像(MRI)不仅能直接显示损伤程度与范围的优点,同时对处理CT等密度期的血肿有独到的效果,因红细胞溶解后高铁血红蛋白释出,T1、T2均显示高信号,故有其特殊优势。4.其他检查此外,脑超声波检查或脑血管造影检查,对硬膜下
229-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