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录CONTENTS1概述2患者的安全及护理措施3工作人员的安全及护理措施4小结
概述01手术室的护理安全
是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安全与不安全隐患,任何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手术,在其过程中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进行质量监控。概述手术室
主要两方面主要介绍:概述手术室患者的安全及措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安全及措施
患者的安全及护理措施02手术室的护理安全
错误病人、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异物遗留体内烧伤或灼伤用错药物及血液制品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手术体位损伤 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巡回护士接患者时未认真核对,导致接错患者,没有在手术单上注明手术部位在何侧,术前没有认真核对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巡回护士摆体位时, 未能认真查对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将左侧卧位摆成右侧卧位, 错把健侧当成患侧进行手术。错误病人、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
到病室接患者时, 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患者的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规定手术时间。麻醉前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对清醒病人应向患者本人询问手术部位并根据病人的X 光片、CT或MR 片确认部位。手术开始前手术医生要与器械、巡回护士再次确定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手术。防范措施
支气管、肺富含氧气、肠道富含氨气皮肤消毒脱碘的酒精未完全干燥,电刀头绝缘层破损负极板使用不正确电刀意外触发激光误按操作按钮烧伤或灼伤的危险因素
头面部手术时禁止开放性给氧按规程安全使用电外科、激光等设备皮肤消毒时,用三型安尔碘消毒皮肤,碘过敏者,待酒精完全完全干燥、挥发后才使用电刀。烧伤或灼伤的防范措施
手术中的意外伤害020103人为原因器械原因自然原因
手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器械,并应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施行重大或特殊手术所需特殊器械,手术者应在手术前一日亲自检查是否备齐、适用。在进行重要手术步骤前,手术者应先检查器械是否适用。发现有坏损器械,应交巡回护士处理应备有急用的器械单包。防治措施
手术室内使用电炉、酒精灯等,要远离乙醚、氧气等,以防爆炸;注意做好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手术室内应配有自备发电机和蓄电池等应急电源,应有完善的自然灾害逃生方案及措施防治措施
病人的因素手术的因素术部的污染手术切口部位感染
感染与年龄(老人、婴幼儿多见)、性别(男›女)、患者自身免疫力、自身排异反应、肥胖、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原有感染、吸烟等不良嗜好、药物(放化疗药物)、术前住院时间有关。病人的因素
术前备皮、术部消毒:术前备皮时皮肤被刮破,最常见胫腓骨部位及皮肤凹陷部位,骨折后石膏固定的患肢未能进行基本的清洗,手术部位的毛发过长。术部消毒范围过小,不完全,备皮时间过早。手术部位、长度、深度、时间:术部切口过大,暴露时间过长,组织损伤严重。药物、引流、敷料:滥用抗生素,使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引流不畅,引流液反流。术中输血:血液不和要求,含有传染病的病原体。手术的因素
手术室环境:手术室的摆放、 手术设备的消毒及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专科手术间物品准备不充分,手术间卫生清洁不到位。手术用物:手术患者未能着病号服,消毒灭菌溶液等未达到合格要求,手术器械未灭菌或被污染、器械的重复使用,物品超出有效期。敷料未达到无菌,或污染后为及时更换。手术工作人员:手卫生不合要求,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工作人员的感染传播,着装不合理、术中人员流动。术部的污染
做好术前病人的准备: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做好术前检查,治疗感染、慢性疾病,糖尿病者应控制后再给予手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手术时间过长(超过3h)、失血量过大(超过500ml)和涉及空腔脏器的污染切口手术除了术前2h使用抗生素外,在切皮前30min内选择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生素。强化手术工作者的卫生:强化洗手的时间和方法,配备先进的洗手设施、干手设施和手部消毒灭菌剂。正确着装,医务人员患有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疾病者不应当参加手术,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工作中强化慎独理念。防治措施
术后加强术部护理:确保引流通畅,防止逆流,及时更换无菌敷料,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合理用药。术后器械管理:对于手术器械先初步清洗,后交由消毒供应中心自动清洗机清洗、烘干后人工打包、高压灭菌后经清洁通道传递至手术室无菌物品间。定时做无菌物品的无菌试验监测。防治措施
用药和输血前没有进行“三查七对,导致用错药、剂量错误和输血错误。术中用错药、输错血
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先核对瓶签,并同另一人核对浓度,剂量和有效期限,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者,一律不用。用过的空瓶应放在固定地点以备核对,待手术完毕方可弃去。手术台上应采用不同式样的容器盛局麻药液,以免与其他药液混淆。
211-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pptx